沿着七号线,漫读“宁杭双城”的创新与生活 |
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
当南京地铁七号线的列车在地下穿梭,车轮与铁轨碰撞出的韵律,像是在为这座城市的创新故事伴奏。 “前方到站,永初路站……”这条闪烁着数据流的“光纤”,一头系着杭州的互联网基因,一头连着南京的科创脉搏,奔涌着 “双城协同・一站双圈” 的强劲动能。 走出7号线永初路站的闸机,风里飘着两种气息:阿里中心玻璃幕墙折射的科技锐气,和南京金陵天地飘来的烤面包香,在这里完成第一次碰撞。 作为阿里巴巴在杭州之外设立的首个全国总部项目,南京阿里中心自2017年签约落地后,便吸引了无数目光。 2025年7月11日,南京阿里中心(阿里巴巴集团江苏总部)正式开园,总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,总投资约81亿元。如今,这里容纳着淘天、云智能、国际数字商业、菜鸟、本地生活和虎鲸文娱等业务团队,来自杭州的创业者们与南京的本土人才并肩,共同编织着数字时代的梦想。 随着阿里的入驻,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也纷至沓来,至今已引入约50家生态链企业,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。杭州端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,这家专注电商系统开发的企业,为阿里平台商家提供运营与营销服务,让“杭州经验”在南京落地开花。 园区里的“亲橙创业空间”为创业企业提供配套服务,持续孵化人工智能、跨境电商新势力,进一步丰富阿里生态链的发展层次。 写字楼里的灵感还没落地,胃已经先一步苏醒。从9号口拐进阿里中心T6栋,三楼“未来厨房”的蒸汽正漫过走廊。清晨六点的鸭血粉丝汤最是熨帖,瓷碗里浮着几缕鸭油,粉丝滑过舌尖时,晨雾还没散尽。 10分钟够做什么?够把PPT里的方案,变成餐桌上的笑谈。 而午后的南京金陵天地是另一番模样。13万平方米的空间里,每一步都能邂逅惊喜。悦活里的货架上,新鲜的蔬果带着晨露的气息;幸福蓝海国际影城的巨幕前,光影流转间演绎着不同的人生;星聚会里的歌声,是年轻人释放活力的宣言。 科技与生活,在此刻达成最和谐的共鸣。 嘉陵江东街的暮色中
生长着慢下来的创新 沿着七号线向南,与永初路一站之隔,嘉陵江东街站的傍晚,是另一种慵懒的创新节奏。 南京未来里内,藏在庭院与花园之间,阳光可以肆意洒在每一个角落。12栋小楼,像是散落在绿地上的积木,每一栋都有自己的故事。露台之上,或许有人正对着电脑沉思,或许有人在喝咖啡时突然迸发灵感。 巧合的是,这份诗意背后,缔造者也来自杭州——作为从杭州走出去的企业,绿城已经成为全国领先的优质房产品开发及生活综合服务供应商。2020年,绿城用真金白银为建邺透出信任票,倾力打造南京未来里项目,以1.4的超低容积率,以松弛感商务的场景式创新,打造出12栋公园式商务独栋。 项目选址的逻辑,也是越来越多杭州企业选择南京、扎根建邺的考量。这里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节点,区域内已形成千亿级数字经济生态圈,53家市级总部企业、160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驻扎,阿里巴巴江苏总部、小米科技华东总部等行业巨头均在此落子。2024年建邺高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近600亿元,数字经济广义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%,展现出在数字经济领域强大的引领力。 目前,园区已经在数据产业链条的各个主要环节,初步集聚了一批链主企业。眼下,建邺高新区正在推动阿里AI研发中心、小米超级研发中心的打造,还将联合字节火山、华为盘古等头部大模型,聚焦政务服务、城市管理等领域共建数据供给平台。此外,与国内大模型开源第一门户魔搭社区的对接交流也在推进中。 傍晚的泰山路最适合散步,找一家靠窗的咖啡馆,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书页上,任思绪随着咖啡的香气飘荡。晚风带来远处的喧嚣,却吹不散这里的宁静。 原来硬核的产业数据里,也能长出柔软的生活肌理。 从永初路到嘉陵江东街,七号线的车厢晃了晃,就把静谧调成了喧嚣。 有人在车门打开时收起平板,有人攥紧刚买的奶茶——双城的智慧在轨道下流淌,而生活的答案,藏在每一站的烟火里,也藏在建邺高新区产业蓬勃发展的脉动中。 当最后一班列车驶离站台,七号线的钢轨还在发烫。一路往北,这趟列车还将抵达新城科技园、梦都大街(南京数智城),产业发展的故事还在续写。 它串起的不只是坐标,更是把杭州的代码、南京的老卤、清晨的露水、傍晚的花香,都熬成了一碗温热的汤——喝一口,就懂了什么是“一站双圈”的真意:奋斗从不孤行,热爱自在其间。
信息来源:188金宝博
人民政府
|